作为东湖樱园建设的亲历者,佘初华以一张老照片切入,讲述了樱园从无到有的传奇故事。1979年,邓颖超夫人将78株樱花赠予武汉,这批“友谊之樱”成为东湖樱园的奠基树种。经过数十年精心养护,如今的樱园已跻身世界三大赏樱胜地。“早樱、中樱、晚樱次第开放,日樱与夜樱交相辉映,加之空中栈道与湖光山色的衬托,东湖的樱花季长达两个月,远胜印象中‘樱花七日’的短暂绚烂。”此外,佘初华特别提到,为应对武汉夏季高温与土壤板结问题,园艺团队独创“四季养护法”——春季疏花保营养、夏季覆土防干旱、秋季修剪塑树形、冬季施肥促根系,“每一棵樱花树的绽放,都是一年365天的匠心守护”。
来到同学们关心的赏樱攻略,佘初华给出专业建议:“3月初的早樱如‘启翁樱’清新淡雅,3月20日前后‘染井吉野樱’进入盛花期,清明时节的晚樱则以重瓣华美压轴。若想避开人流,不妨选择工作日下午四五点,既能赏日樱余晖,又能观夜樱灯影。”现场还展示了《武汉全城赏樱地图》,介绍汉阳晴川假日酒店的历史建筑樱花、汉口江滩的临水樱林等小众打卡点引发热烈讨论。
活动的尾声,两位专家以“樱花精神”寄语华农学子。聂超仁校友结合自身育种经历,勉励同学们要做到“自信,坚持,细心”;佘初华校友则回忆大学时光,鼓励学子们“像樱花一样,既有绽放时的潇洒,也有扎根时的坚韧”。

“这场讲座让我重新认识了樱花——它不仅是春天的符号,更承载着科技、历史与人文的交融。”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工2301班高安慧感慨道。正如张玲在总结中所言:“樱花七日,刹那芳华,但科学与文化的探索永无止境。武汉的樱花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本次活动由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武汉图书馆主办,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园艺林学学院承办,武汉教育电视台协办。
来源:南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