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活动伊始,主持人张玲以聂超仁教授发现新品种楚樱的欣喜将同学们带入樱花的世界。在张玲的讲述下,历史的画卷缓缓舒展,2000多年前的楚国工匠便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技艺,培育出富有特色的楚樱;而今天的武汉科研团队延续了这一基因,在樱花育种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让樱花成为春季武汉的闪亮名片。

“樱花到底如何辨认?请大家回忆刚才讲解的四个特征,答对两个就能赢得两张东湖樱花园的门票!”聂教授的讲解结束,主持人张玲抛出互动问题,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互动问题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现场一共有四名同学赢得奖励,八张门票送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佘初华也开始自己的科普。
关于樱花与樱桃的“血缘关系”,佘初华从植物分类学角度澄清误区:“樱桃并非樱花的果实,而是樱花的一个特定种。大部分樱花不结果,只有樱桃种能产出有食用价值的果实。”樱花的观赏热潮在近几年兴起。而在古代,诗人大都咏颂的是食用与美观兼具的樱桃,而非樱花。《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先荐寝庙。”中“含桃”就是指樱桃。杜甫在《野人赠朱樱》中写道:“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串联起樱花从食用到观赏的功能演变,揭示了中国古代对樱桃与樱花的早期认知差异。在探讨樱花起源时,聂超仁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长江中下游被确认为樱花两大起源地,传播路径则沿三条主线展开——向东至日本,向西至喜马拉雅,向南至东南亚。”这一结论打破了“樱花源自日本”的固有认知,让大家对樱花的来源有更准确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