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表彰了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我校1994级观赏园艺专业校友姚英娟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源于热爱 砥砺前行

姚英娟,女,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现任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她潜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青春担当、不懈奋斗为建设“农业强省”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光添彩。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勇于自我突破,从中专生蝶变成农业科学家
姚英娟曾在河北邢台地区农业学校中专学习,因而被大家戏称为“中专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农业科学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优秀初中生考取中专并毕业后,可直接分配工作,能减轻家庭负担,从而成为农村学生的首选。1990年,姚英娟考上了邢台地区农业学校,开始了四年的中专学习历程。她始终不忘父母嘱托,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保持学习热度,四年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全专业第一名。由于成绩突出,毕业当年,她拿到了农业部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资格,并顺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接受本科教育。
大学毕业后,姚英娟回到邢台地区农业学校任教。她当班主任、教专业课,连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优秀教师”。2002年9月,她顺利由“一名中专老师”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之后,她一鼓作气,顺利拿到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实现了中专生到博士生的转变,成为励志典型。
2015年,姚英娟在省农科院工作七年后,工作和家庭都进入平稳状态,她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因为她想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看看国外的农业产业状况,看看国外专家如何选择科学问题,学习国外专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于是,她申请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再一次主动接受挑战,克服了语言沟通关、文化碰撞关,补充了新的“能量”。
如今,姚英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科学家。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次可以停下来的理由,但她一直坚信“只有根深,才可能叶茂”,所以她一直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实现了从一名中专生到农业科学家的华丽蝶变。
矢志潜心科研,从“三无”困境发展为行业翘楚
2008年博士毕业,姚英娟来到省农科院,自此开启了与泥土打交道的奋斗之路。“无项目、无平台、无团队”是她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很快确定了工作思路:边寻找项目,边搭建平台,边扩大团队。

姚英娟认为做科研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那问题怎么来?这可不是坐在办公室凭空想象得出来的,而是要深入产业一线调研,从产业一线的科技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再围绕这些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并把这些技术、方法“反哺产业”,运用到产业实践。毕业之初,她积极争取项目,做了很多横向课题,积累了很多田间地头数据和经验,为凝练科学问题服务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她也在诸多的课题中深入思考,逐步明晰定位了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
方向明确了,路就走得更坚定。围绕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姚英娟发现,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片面依赖化学农药,忽略了其他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大量化学药剂使用带来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病虫害抗药性加重、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使得新型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发需求日益迫切。为此,她带领团队挖掘抗病虫品种、建立利用生物多样性种植防治害虫的技术,挖掘生物农药、建立病虫害药剂敏感性监测方法,挖掘低毒高效药剂、构建科学化学药剂选择混配等方法,建立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体系,取得了突出成绩,完成的“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荣获2019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完成的“江西省山药线虫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江西省山药线虫生防菌挖掘与应用技术研究”获得成果登记。她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发布地方标准1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1项。
践行为民初心,从“科研达人”拓展为服务农民的贴心人
姚英娟带领团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把科技创新工作从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产业发展,关键在找准产业一线技术需求。姚英娟利用团队参与国家山药产业联盟以及江西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等优势,深入一线调研,及时发现产业难题,并提交省产业技术体系。提交的“山药连作障碍发生的作用机制不明,应对措施缺乏”“山药线虫病在全省发生普遍,研究队伍、项目、应对措施均严重缺乏”“油菜根肿病在我省快速蔓延,亟待形成有效应对措施”等问题,为自己开展科研攻关和省产业体系决策找准了靶向,有力推动了江西省油菜和山药产业的发展。
服务产业发展,关键要急群众之所急。2022年5月,江西省各地出现连续降雨,她第一时间下基层,针对田间积水、棚架倒塌、病害加重等问题深入田间开展工作,提出应对管理措施。
服务产业发展,关键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上,她冲锋向前,先后奔赴江西兴国、永新、泰和、永丰等地,开展了水稻、薯类和油菜等产业经营主体培训、入户技术指导与服务。经过她和团队指导的山药种植基地,山药的商品率提高到90%以上,每亩增收4000多元。
(全文转载自江西机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