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浙江宁波植物园观光科普馆内,总会传来阵阵欢笑声。不用猜,大概率是来自胡勇的科普课堂。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在胡勇的带领下,自在地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胡勇是华中农业大学2002届林学专业毕业生,也是一名科普志愿者。凭借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科普讲解,他组织策划的百余场公益科普及大型科普展览活动,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推荐的科技志愿者,胡勇荣获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用热爱催开科普之花
“看到孩子们在科普活动中收获成长和快乐,我乐此不疲。” 胡勇说。
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胡勇坦言,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的是市场开发工作,做科普只是“半路出家”。他的第一次科普,还得从参与孩子幼儿园的“家长课堂”说起。
2018年,胡勇受幼儿园老师邀请,给孩子的班级上一节科普课。因为有着林学专业的背景,胡勇第一时间想到了从植物科普着手。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胡勇细心地准备了许多植物标本和材料,还设计了趣味游戏与互动体验环节,这些“新鲜玩意”一下子将孩子们的兴趣激活了。原本坐半个小时都困难的小朋友们,竟饶有兴致地听了近2个小时。
也是这次的科普经历,让胡勇对科普工作萌生了兴趣。
小朋友们在胡勇的《自然艺术家》课堂感受曼陀罗之美
2019年,正值汇绿园林高速发展,企业公益投入也越来越多。能否以科普公益来助力公司品牌建设呢?带着这个初步的想法,在公司的支持下,胡勇开始了科普之路的探索。
自那时起,胡勇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与科普图书和纪录片、课程打交道。也是在陪伴孩子们的成长中,他渐渐爱上了这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用匠心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将相对高深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并不容易,胡勇发现,让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巧妙结合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高冷”的内容也能变得平易近人。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胡勇意识到,孩子更喜欢互动感强的科普,要想让科普更有效度,互动、体验或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也正因如此,胡勇在科普课程设计想方设法融入观察、游戏、表演、劳动、分享等多元形式,以带来更强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自打开始做科普后,不管走到哪里,胡勇都会想想“这能不能用到我的科普课堂里”。他说:“我的法宝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大自然中的一切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不知不觉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胡勇为孩子们带来的《谁敢动我的叶子》课堂现场
2022年6月19日,恰逢父亲节,本应休假在家的他如往常一样来到植物园为孩子们上科普课。这天,胡勇针对幼龄儿童开设了一堂食肉植物的课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胡勇特地将课程名定为《谁敢动我的叶子》。课堂上,胡勇和孩子们以话剧的方式演绎了食肉植物的特点——胡勇扮演成试图吃叶子的“大虫”,孩子们则扮演成捕蝇草,看到“大虫”出没的“捕蝇草们”兴奋无比,立即冲上去将“大虫”团团抱住并“消化”,欢乐氛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染。“那一刻,我真实地感觉到了科普的意义。”胡勇说。
在长期的社区、城市绿地科普中,胡勇也逐渐探索形成了涵盖“自然绘本体验课”“小小科学家”“自然艺术家”“美好生活家”“公园是如何建成的”的课程体系。“我希望每堂课都能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而我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思考、实践、探索,再鼓励大家内容用‘五句大法’进行分享。”胡勇说。
谈及“五句大法”,胡勇解释道:“每堂课结束时,孩子们必须用至少五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收获,可以是方位描述法,比如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整体看,也可以五感描述法,我看到,听到,闻到,摸到,感觉到......”
不少家长坦言,正是得益于胡勇的科普课程,孩子的专注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胡勇也因独特的授课方式得来了一个“胡五句”的绰号。
“幽默风趣,是科普手法,严谨科学,才是立身之本。”在胡勇看来,学习和思考必不可少。每次备课,胡勇都会严抠“字眼”,核实所有数据和表述。课程结束后,他还会认真进行复盘。
“不只传播知识,还要在孩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是胡勇的一份心愿。“我也许不会直接讲科学有多么神奇,或科学家有多么伟大。但我相信孩子们在沉浸式地感受花草树木的万紫千红、生命的生长与枯荣,物种间的优胜劣汰的时候,真善美会在孩子心底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用科普筑梦未来
前行路上,胡勇的科普“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担任起宁波植物园科普志愿者、宁波自然教育总校特约讲师等职务,组织开展了“身边的自然”“让花园玩出新花样”“生物多样性城市微体验地”等系列科普活动,还组织成立了华中农业大学宁波校友会科普团,加入了公益组织壹木自然读书会,组织“观察一棵树”系列活动,并参与编写了《可以玩一年的自然游戏》第1-3辑。
小朋友们跟随胡勇在《美好生活家》课堂中一起了解黑夜精灵
2021年,作为宁波植物园的金牌科普导师,胡勇和宁波植物园总园艺师万博士一道,想出了用植物“讲述”党史故事的妙招,并作为主要策展人策划了宁波植物园“见证百年·草木华滋”庆祝建党百年植物主题展。
从“通风报信”的吊兰、长征时充饥的野菜,到击溃敌军的“竹钉阵”,再到印染红旗的茜草、栀子;从“米胶协定”、震惊世界的“东方魔稻”,到脱贫兼治石漠化的构树产业,再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展览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
2022年,胡勇还作为主要策展人完成了宁海县海头村菊科植物乡村博物馆的策展工作。胡勇精心收集与海头菊花产业相关的科学标本和历史文物,翻阅浩翰典籍整理出与菊花相关的廉政历史典故,将一所百多年的老房子打磨成一所乡村博物馆,为学生研学、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游客增长见识打造了一个体验式的、参与式的学习平台。
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线下科普时不时会遇到困难。也是在这个时候,胡勇把科普搬到线上。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他抱着边学边做的态度,策划主题、拍摄和剪辑视频,并做起了视频号和微信公众号。
胡勇说:“我有着一个小梦想:推动城市绿地生态文化科普、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希望我的工作,能有些小小的贡献。”
后 记
校友办工作人员在收到此喜讯后即刻联系了胡勇,表示祝贺。胡勇说在科普这条路上母校的老师和校友给予了非常多的帮助,“当时开始做科普就是协助92级植保专业的师兄万开元博士,万开元师兄是我科普路上的领路人,也是科普团的发起人之一。慢慢地很多不同方向、不同专业的校友加入其中,队伍日渐壮大、科普的方向和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92级观赏专业余昌明师兄、96级观赏专业余新波师兄、97级风景园林专业张维锋师兄给了我很大帮助”。
宁波校友会科普团是在宁波校友会成立之后顺应而生,旨在适应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校友会平台型组织优势,鼓励更多校友科技专家参加科学普及和传播活动,推动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科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增强市民科普获得感。
胡勇认为做科普是利己利他的一种行为,一方面做科普是一种知识公益,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更好地爱护环境、爱护地球;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农林专业做一些尝试与创新,探索更多的路径,为自己的工作积攒其他可能性。而依托校友会成立校友会科普团则可以增强校友会在地方、行业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校友活动方式,有利于增强校友会的活力与凝聚力。
对于做科普、成立校友会科普团,胡勇给出一些建议:首先,建议校友们不要着急,在后疫情时代,做科普要一步一步来,一场一场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第二,要充分发挥农林专业的特长,将科普做出特色、深入民心;第三,建议校友们从研学、亲子教育上入手,年轻校友可以把科普作为养育娃娃的手段;最后,胡勇也期待有一天华农各地、各行业校友会能够联合共推“校友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农学。
“这次获奖,母校高翅等老师都电话祝贺,许多校友得知也纷纷致电庆贺并向我咨询科普事宜。做科普是发自内心想做的,但是一步一步的做,一节一节的上课模式和进行方式,是母校教给我的。”胡勇由衷地说:“华农是一所有温度的大学,这也是我这么迫切希望大家了解‘林学’、‘农学’的另一个私心吧!希望能够真正做到知农!强农!兴农!”
文章转载自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 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