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2日是学校建校纪念日和校友日,各地校友陆续返回狮山,分享成长故事、重温大学记忆、致敬过往青春。
10月2日是学校建校纪念日和校友日,各地校友陆续返回狮山,分享成长故事、重温大学记忆、致敬过往青春。
经管:青年校友话成长
10月2日下午,经管院在人文社科楼M501报告厅举办了“优秀青年校友青春故事分享会”,50余名各年级同学前来倾听学长学姐的成功“秘籍”。
“学习是第一要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很重要”,2002级校友李波介绍到。他说,每次回母校,都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来自于新的建筑和设施,还有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
校友李波与同学们交流(学通社记者 沈雨霏 摄)
2002级校友金友玉现任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营业部总经理,他说,“华农给了我信心”,他始终记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是辅导员给了他奋斗的动力。他勉励学弟学妹们道:“天赋决定了我们的最高限制,勤奋决定了我们的最低限制,我们都还没有到要拼天赋的水平。”
周怡是2019届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她分享了自己在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支教并担任当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故事,她说自己要继续“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罗权是2018届市场营销(国际农产品营销)专业毕业生,他与同学们互动时介绍了“百度”“斗鱼”“字节跳动”的营销经历,告诉同学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外院:2020“忆起说”外语
10月2日下午,在外院一间会议室里,2017届毕业生毛嘉禾正在给外院的同学们进行分享与交流。作为2013年入学的学生,毛嘉禾有着赴香港学习、海外支教的丰富经历,而今她在南昌大学的国际交流学院工作。
“泰国支教”“留学生管理”“口语提升”……毛嘉禾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问及动因,她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能消费的奢侈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用,但这一切很容易过去。最重要的是,你究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外院座谈会现场(学通社记者 欧静 摄)
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外院1906班的王子豪问起如何在泰国与当地人交流。毛嘉禾说:“我们当时提前买了一些泰语的小册子,学习了一些基本用语,结合手机软件,大概能和当地人交流。” 2003班新生曲纹磊问毛嘉禾去过的所有地方最偏爱哪一个?毛嘉禾说,其实没有最偏爱,但“华农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没有华农就没有后来的自己”。
资环:“青春志”校友故事荟
“12年的坚守,只为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10月1日上午,资环院在西附楼报告厅举行了“狮山情,青春志”校友故事荟,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治安科科长、武汉市爱鸟护鸟先进个人、2004级校友冯江与现场150余名师生分享公益故事。
分享会上,冯江讲述了从自己刚开始工作时对鸟类的一无所知,到一个人坚守观测点记录鸟类数量,再到因鸟类进食对庄稼造成的破坏与村民协商、和同事一起蹲守要道防止不法分子伤害鸟类等故事,为同学们讲述了他扎根沉湖湿地护鸟的点点滴滴。
冯江与师生交流(通讯员 刘嫒桦 摄)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有同学问:“如果鸟类因食物不足进食庄稼造成土地减产,是否能够说明这些鸟类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冯江解答道:“食草性鸟类因食物不足而进食庄稼,其原因是人类的围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小,进而导致鸟类食物短缺,是人类破坏湿地生态在先,而不是鸟类影响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冯江将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的这句话视为对自己工作的激励,并同时用来鼓励同学们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学有所用,体现华农人的责任和担当。
食科:山区小朋友体验美食
“喔!蛋挞原来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太美妙了,好看还好吃!”……10月2日上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工厂”热闹非凡,一群小朋友围着刚烤好的蛋挞啧啧称奇。
原来,植科院2016级毕业生薛镜瑞、经管院2016级毕业生袁诗涵、理学院2016级毕业生邓莎莎刚去到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支教,他们利用国庆假期,也趁着母校校庆日,和当地老师牟艳丽一起带着摩峰中心小学11名小朋友来我校参观体验。
志愿者为小朋友展示如何敲鸡蛋(学通社记者 邵子衿 摄)
小朋友正在往蛋挞皮中注入食材(学通社记者 邵子衿 摄)
在参观完校史馆后,薛镜瑞带领排着队来到了食科楼的一楼烘焙房。烘焙窗明几净,穿着实验服的食科院同学已经在微笑等待了,他们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做蛋挞。
薛镜瑞说,这次带小朋友们做蛋挞是想让大山里的孩子感受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展示母校学科特色,“相信他们吃到自己做的蛋挞会更香!”
生科:校友相聚共谋发展
10月2日,生科校友发展论坛举行,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校友会举办了该论坛(港珠澳大湾区)。
1998届校友、广州固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强首先介绍了以生科院校友创业为基础的“核柠会”生物医药商业联盟的搭建情况。他表示该商会要在大湾区校友会建设中继续贡献力量。
狮子山广场一览(记者 川竹 摄)
校友留影(记者 川竹 摄)
2005届校友、广州尚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蔡捷分析了生物医药技术全球校友人力资源以及大湾区生物医药CRO的产业布局情况。而在学术领域,1996级暨南大学唐勇教授分析了分子免疫的行业前景和三维基因组的前沿技术。
校友邹寰在会上说,学校选择“营养与健康”这个发展方向是与时俱进的。广州历来都在食疗及养生的传统,先进的生物技术“接地气”到“营养与健康”,这不仅是做学术而且还是做产业的重要方向。
校园:山水校园静待君归
为迎接校友返校,各个学院和管理服务部门准备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
第四教学楼C205教室,一曲《银河赴约》舒缓音乐中,植科院的同学正为校友准备着“种子画”。大米、绿豆、黄豆、红豆,一张纸、一支笔,这就是作画的全部素材。主持人说道:“种子画是植科人的情怀,校友日的‘常客’,更是校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而在隔壁的几个教室,棉花插花、昆虫标本保护等正轮番上演,共同构成植科院迎接校友返校的“植手相伴”系列活动。
在狮子山广场百廿校庆LOGO前,“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八字四词在水池中的倒影清晰可见,不时有校友前来“打卡”,记录校园精彩一瞬。
校友在博物馆里参观动物标本(记者 汪梓言 摄)
校友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记者 汪梓言 摄)
野芷花田(记者 彭雨格 摄)
粉黛乱子草(记者 彭雨格 摄)
在大活中心,延续“新生周”的风采,“中秋节吉他路演”“葡萄酒文化体验营”“手工体验韩国文化”“国庆骑车游华农”正13项活动等待校友们前来参观体验。
“咔嚓!”在野芷花田,三三两两校友正徜徉于此拍照纪念,流连忘返。
不止于此,各学院还举办了秩年校友返校座谈、校友论坛、学科体验、校友体育运动,校友办举办了“琴台云艺术”线上交响会,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校史馆分别向校友开放,校团委还专门为校友准备了“重温经典”室外电影。
狮山,校友的家与青春年华,她正以宜人的秋色迎接着各地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