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母校,2013届及2016届毕业生正在湖北恩施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
“报告母校,2019届毕业生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正在湖北十堰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
……
“开学还早,就地下田。”2月19日,正值雨水时节,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给全校师生发了一份十分接地气的倡议,希望返乡师生“亮明身份”,就地依法科学有序帮扶春耕备耕。倡议书发出后,华中农大师生校友热烈响应,“勤读力耕”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亮明身份 用所学回馈父老乡亲”
2月上旬,在广西柳州鹿寨县四排镇龙马龙村龙腾屯村子的一片柑橘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2018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韦壮敏经常来这里帮助农民朋友们科学施肥。
“腐殖质、微肥、复合肥、菜籽枯,这几样肥料科学搭配,果树成长会更快!”这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民经验得出的结论。
韦壮敏在施肥(受访者提供)
疫情来袭,柑橘从3元每斤跌至1元甚至几毛,果贱伤农,很多果农“打不起精神”,他们宁愿果子掉落也不愿采摘。韦壮敏先做自己家人的工作,再做村民的工作,建议他们继续打理果树,鼓励他们培育树苗,以待来年。
因为隔离,当地副镇长来到韦壮敏家里慰问韦壮敏,韦壮敏向镇长主动亮明身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朋友减轻压力。
韦壮敏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外出卖水果的通道打开,村里的水果即便没有水果商进村收购,也可以把水果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韦壮敏开始摘果、送果、卖果,家里10亩多柑橘卖完后,他便鼓励父亲一同帮助邻居运送柑橘。
韦壮敏所在村庄有3000多亩林田,其中有1000多亩桉树,韦壮敏和周围农民一起为桉树施肥,挖陇5天、施肥5天,韦壮敏说和村民在一起春耕感觉特别有意义。
韦壮敏在准备肥料(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2013年底,韦壮敏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摘帽”,同年被定为“跟踪脱贫户”。上大学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韦壮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很多帮助,他说,春耕备耕期间自己要用所学回馈父老乡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片蚕豆植株上有真菌病害,上部叶片有霜霉病,下部叶片有炭疽病。”2月27日,江苏省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二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的刘思思老师正和村民江允冲夫妇探讨病虫害防治。
“这里首先要区分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再对症下药!”刘思思一边指着“受伤”的叶片,一边向江允冲夫妇阐释其中的道理。
刘思思展示病虫害袭击的蚕豆叶(受访者提供)
通过了解和病情观察,她推荐使用多菌灵防治真菌病害,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用于防治曾在辣椒上发生的细菌病害。可是当地农民没用过这类药,他们只听农资机构老板的推荐使用了一种“水肥”,刘思思又打比方道:“这‘水肥’就像保健品一样,打了没坏处,却‘治标不治本’。”听完刘思思科学分析,当地农民开始用她推荐的农药,本地无货的还专门让刘思思帮忙从网上购买。
农药学专业毕业的刘思思解除自我隔离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春耕提供帮助,遇到附近的农民不知该如何使用农药、拿不准一桶水加多少药、农药和化肥能不能混用等问题时,她都一一予以解答。一些农民因为年纪较大看不清说明书,刘思思帮忙他计算用量,调制药水。
环工1702班刘思源在家帮助邻居拔萝卜(受访者提供)
刘思思说,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这是防控疫情的最大收获。“以后的研究会更多集中调研一线农业生产,农户施药、施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看着村庄浅浅的油菜花,刘思思说,无比想念农大校园的油菜花海,期待疫情结束,人尽欢颜、花开烂漫。
把“课堂”办在大地上 用科学架起春耕之桥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华农一大批学者教授躬耕在一线,或指导生产、或技术帮扶、或咨询报告、或提出倡议,在战“疫”非常时期,用不同方式把“课堂”办在大地上。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张学振老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建始定点扶贫县的冷水鱼,连续几天,他为建始国硒冷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制定投资项目谋划表,指导渔场对鱼池消毒和对鱼分级分池等工作,他还帮养殖场老板“老田”联系购买饲料,“断粮”20天的局面得以改善。
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永模老师,疫情期滞留湖南。他自发开展水稻螟虫越冬虫量调查,基于超大的残虫量指出第一代螟虫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建议当地农民结合春耕开展灌水灭蛹以降低虫源基础数。他的调查数据同时也引起了当地农药企业的关注。
这几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周广生老师体验了一次“云指导”。自从他发布《春季湖北油菜田间管理技术及操作要点》的短视频之后,找他咨询的微信、QQ消息便源源不断。周广生介绍,雨水节气后是油菜生产的关键时期,“防早衰、促春发、重防控”,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面对疫情,智慧农业的优势逐渐凸显。该校宏观农业研究院熊航老师完成了“调动散养户养殖积极性,促进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智库报告,还与丰农智慧公司联合推出的抗击疫情微信小程序设计“在线调查”专栏的调查问卷,并依托学校的华中三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疫情影响及应对措施电话访谈调研,为提供针对促进春耕生产的智库报告采集一手数据。
该校学子也纷纷加入帮助春耕备耕行列中。新冠肺炎爆发,导致了全国交通出行受限,南繁基地技术工人缺乏,科研与生活用品短缺,孙肖鹏和韩素文等华农“候鸟”们想尽办法,在南繁基地完成科研的春耕备耕。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今正是春耕良时,虽受疫情影响困难颇多,却更要稳住农业生产这颗“定盘星”。家乡广袤的土地给了农业专业学子提供了实践平台,是对“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深刻诠释,农业师生“就地下田”更是为春耕提供了强有力支援和技术保障。(通讯员 周雯 蒋朝常)